有首词中说女人失恋时难以自拔男人则很快脱出的全文是什么?,你说的那首诗是<<诗经>>中的名篇<<氓>> 读做meng 音阳平,也就是第二声(蒙)
这是一首弃妇的怨诗.它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叙述了了结婚前后丈夫对她的态度的转变.
诗篇运用了大量的比兴和对比的手法,表达了一个被丈夫抛弃的女子发自内心的感慨.并突出了这个女子由单纯变为辨别是非的成长过程.
诗中有一段是这样的: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这段话首先引用斑鸠吃了桑葚就会头晕的事情用以比喻女子沉溺于爱情时的情景.这就是古代文学修辞手法中的<比>
借由这个引出后面的句子<我感叹女子,希望女子不要沉溺于男女之情,男子沉溺于爱情,尚且可以很快的得到解脱,而女子呢却很难解脱.>
后面这段话是借由前面的斑鸠一事引出来的,这又叫做兴起.也就是古代文学修辞手法中所谓的<兴>.
下面我摘录这首诗的全文,你好好参考下吧.
《诗经·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注释]
1、氓之蚩蚩:氓,(méng),蚩蚩:老实的样子。
2、布:货币。一说布匹。
3、即:靠近。
4、谋:商量。
5、顿丘:地名。
6、愆(qiān):过,误。
7、将:愿,请。
8、垝垣:垝(guǐ),垝垣:破颓的墙。
9、复关:诗中男子的住地。一说返回关来。
10、卜:用龟甲卜吉凶。
11、筮(音诗):用蓍草占吉凶。
12、体:卜卦之体。
13、咎言:凶,不吉之言。
14、贿:财物,嫁妆。
15、沃若:润泽貌。
16、鸠:斑鸠。传说斑鸠吃桑葚过多会醉。
17、耽(chén):沉湎于爱情。
18、说:脱。
19、陨:坠落。
20、徂尔:往你家,嫁与你。
21、食贫:过贫苦生活。
22、渐:沾湿。
23、爽:差错。贰:差错。
24、罔极:没有准则,行为不端。
25、二三其德:三心二意。
26、遂:久。
27、知:智。
28、咥(xī):大笑貌。
29、躬:我们,自身。
30、淇:淇水。
31、隰:当作湿,水名,即漯河。
32、泮(pàn):通畔,岸,水边。
33、总角:古时儿童两边梳辫。
[评析]
《氓》是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采用回想追述和对比手法。
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
第三、四、五章追述婚后生活。第三章,以兴起,总述我们得出的生活经验:“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第四章,以兴起,概说“三岁食贫”,“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作者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强固而不可动摇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寻找自主婚姻和对现有生活的满足感生活的强烈愿望。,就是对一个人太上心了,放不下这个人。觉得有帮助,就采纳一下,谢谢。,《道德经》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